首都发展战略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咨询» 首都发展战略研究» 首都发展战略研究

首都发展战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6-10-25     作者: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     访问量:

首都发展研究是首发院研究的主攻方向,也是首发院的研究主旨之一。结合首都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首发院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涉及首都发展的研究咨询项目约150余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
1.前期研究基础
(1)把握首都发展规律:城市发展必须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因此把握首都发展规律是首都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首都发展规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其发展趋势既符合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规律,同时又具有中国首都特色。首发院先后承担了“首都阶段性特征及动力规律研究”、“首都发展规律及趋势分析研究”等课题研究,并出版了首部全面反映首都发展现状、规律与趋势的综合性研究报告《首都发展报告2015》与《面向世界城市的北京发展趋势研究》两部著作。
(2)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结合北京产业发展特色以及城市发展对北京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首发院对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首发院承担了“科技创新支撑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框架和发展方向研究“、“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及优化对策研究”等课题研究;(2)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首发院长期坚持利用微观普查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深入研究北京的产业空间布局,连续承担了三次经济普查研究课题,进行了“北京经济空间布局研究”、“基于首都功能定位的北京产业空间布局研究”等课题研究,建立了北京产业-空间微观数据库,并出版著作《产业与空间:北京市产业用地分析、评价与集约利用研究》。
(3)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北京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支撑。自建院以来,首发院先后承担了大量人口资源环境、生态文明等相关研究咨询课题,其中有四方面的代表性研究:1)水资源研究。2012年首发院与北京市委研究室共同承担了面向2030年的首都水战略研究,研究提出量水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北京水资源发展的核心战略;2)人口研究。2013年出版著作《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北京的战略选择》。并在《北京信息》上先后发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北京人口疏解的对策》、《国外大城市治理人口过密问题的经验梳理》等决策建议;3)土地利用研究。2009年首发院专家协助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编制的《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获得国务院批准。另外,首发院先后承担“北京市市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北京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分析及延展”等土地集约利用课题研究。(4)生态环境研究。相继承担“北京生态文明报告——首都生态圈理论与实践”、“首都经济圈协同应对生态环境问题及措施研究”等研究课题。
(4)科技、文化双轮驱动:1)科技创新作为新时期城市发展动力和北京核心功能之一,一直以来都是首发院的研究重点和特色。首发院相继承担了“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政策研究”、“北京市推进科技创新的咨询建议”、“首都区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等一系列科技创新项目。2)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支撑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内容。2006年,首发院专家协助市发改委组织起草了《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并协助编制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之后,首发院又相继承担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研究”、“北京市‘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研究”、“北京城市中心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世界城市文化建设国际比较研究”等研究。
(5)城市规划与管理研究:1)首发院积极组织和参与了大量北京市和部分区县的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工作,部分研究成果被相关的五年发展规划直接采纳;长期为北京各区县提供产业发展、空间规划、人口发展等各领域的政策咨询服务,研究成果对区县各项规划的出台提供了重要支撑。2)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对于改善城市秩序、促进城市和谐、提升城市品质发挥重要作用。首发院长期以来关注北京城市管理研究,承担了“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研究”、“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申报文案框架性研究”、“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等相关研究。
另外,首发院在奥运会筹办期间承担了大量奥运前期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奥运经济系统与投融资战略研究”、“奥运经济与北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奥运战略”、“奥运政治风险研究和奥运金融风险研究”等,为政府部门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2.未来研究方向:
首发院将继续以服务首都发展为宗旨,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为重要指引,围绕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对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为首都发展提供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决策建议。
(1)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落实北京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的基础,同时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等相关规划和政策的指引下,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重点研究“搬哪些、往哪搬、谁来搬、怎么搬”的关键命题,系统提出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的方式、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
(2)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新定位,为新时期北京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发挥北京创新资源优势,发掘北京及周边地区创新发展潜力,建设全国创新中枢,将成为促进北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结构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亟需研究的重点命题。在总结梳理全球典型科技创新中心不同发展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明晰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评价指标,系统分析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劣势,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架构设计和发展方向。
(3)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北京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来自于人口过快增长与有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是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过度集中在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的产物。单纯的控制人口规模并不能完全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破解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的关键在于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然而形成什么样的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则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对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新认识,深入分析当前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现状与趋势、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首都功能布局调整的思路、方向和政策建议。
(4)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国际化大都市,提升首都市民幸福指数是北京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推进首都生态环境建设,不仅要强化科技对生态建设与修复的引领作用,还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清洁空气行动、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等关键环节的建设与监管力度。需要分别对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科技创新支撑生态环境建设、环境管理与监督体制机制改革等领域分别开展研究,进而系统提出北京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具体建设内容。
(5)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管理涉及到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是以城市的空间、经济、社会系统运行为对象,以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为目标,采用协调、规划、控制、建设、引导等管理方法的治理活动,对改善首都秩序、促进首都和谐、提升首都品质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首都城市管理水平,需要对首都城市管理的关键领域,如人口调控、交通管理、环境监控、产业引导、文化建设、公共安全、市政设施等分别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各领域的突出问题和阻碍因素,并“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