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85讲通知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85讲通知

发表时间:2013-03-01     作者: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     访问量:

讲座题目:从爵本位到官本位──从战国秦汉的等级制变迁看政治变迁

主 讲 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  阎步克
讲座地点: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中学办公楼二层育德馆
讲座时间:2013年3月9日(周六)上午9:30-11:30
授课大纲:
    透过周朝爵制、二十等军功爵和禄秩三种等级的变迁,可以看到周、秦、汉间,中国历史发生了一次决定性变革。周代实行封建制和贵族制,公侯伯子男爵和公卿大夫士爵,就是与之配合的。周代是“爵本位”的时代,“爵”是世袭贵族的身份标志。“爵本位”的特点,就是世袭性、封闭性和贵族性。从战国变法到秦汉帝国,“官本位”社会来临。“官本位”的特点,是功绩制、流动性和行政性。在战国秦汉,一种新的爵制──“二十等军功爵”兴起了。凭藉军功就可以获得爵级,意味着周代贵族政治的衰败、平民社会的来临。王朝利用二十等爵,来调节社会身份。随官僚政治发展,俸禄制度普及了。从俸禄制度中还发展出了一种行政等级──由“若干石”构成的禄秩,如二千石、六百石等。禄秩对官僚的品位权益的保障,是比较小的。周爵、军功爵和禄秩的变迁,就是早期贵族政治到集权官僚体制的变迁。
【个人简介】
    阎步克, 辽宁省沈阳市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从事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方面的教学和科研。主要著作有:《官僚制》(译著)、《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帝国的政治体系》(译著)、《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乐师与史官》,《品位与职位》、《从爵本位到官本位》、《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服周之冕》、《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官阶与服等》。
 
    下一讲(第86讲)听课时间为3月23日(周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