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动态新闻» 城市副中心文物遗址“不拆不迁不改” 潞城考古遗址建多座博物馆

城市副中心文物遗址“不拆不迁不改” 潞城考古遗址建多座博物馆

发表时间:2017-03-02     作者:首都之窗     访问量:

  自通州区获悉,城市副中心范围内的104处文物将全部采取“不拆、不迁、不改”的保护原则。2016年,刚刚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潞城考古遗址也将妥善保护,并建设数座博物馆。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场考古“大会战”自2016年2月启动,至今仍在持续,涉及潞城镇的胡各庄村、后北营村、古城村等。此前,经过数千名考古工作者的探秘,已有1092座古墓展现在世人面前,汉代古城路县也初露真容。此次考古意义重大,把通州实物考古史从隋唐往前推进了千年,中间断环全部补齐。

  行政办公区正位于潞城镇,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通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行政办公区6平方公里内的文物遗存已进行了考古勘探,地下文物遗存得到妥善保护,并将一部分墓葬、遗址进行了提取保护,“十三五”期间,将按照计划建设数座博物馆展示,增加行政办公区域的历史文化内涵。

  不单是潞城镇考古遗址,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全部155平方公里范围内,文物遗址都将遵循“不拆、不迁、不改”的原则,在原址进行保护性修缮,并改善周围整体环境。据统计,目前,副中心的文物遗存较为集中,共计104处,其中大运河沿线、“三庙一塔”、南大街、张家湾古城遗址等重要片区将专项保护,整体运营管理。

  而在通州全境906平方公里范围内,将采取“分区域保护”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在有效保护文物的基础上,突出区域文化内涵,发挥文物应有的社会价值。

  通州区将利用三年时间,挖掘通州特色历史文化元素100项。“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本市三大文化带之一的东部大运河文化带,形成灿烂历史和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布局。文化带串起通州、张家湾、漷县三座古城;建成运河历史文化展览馆、瓮城博物馆等一批历史文化展览场所;实施南大街地区保护性修缮,对运河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清理,逐点修缮保护。此外,位于漷县镇的延芳淀也将恢复辽代皇家湿地的美景。

  “三庙一塔”也成为通州着力打造的重点景区。文庙、佑胜教寺、紫清宫及燃灯塔,是国内唯一的儒、佛、道“三教合一”建筑群,周边还有多处运河文物古迹。今后,通州将打造以“三庙一塔”为中心具有“通州味儿”的传统文化圈,包括编制“三庙一塔”景区整体保护利用规划,挖掘通州历史文化载体,通过祭祀、演礼、教育、论坛、讲学、礼乐、庙会等形式,强化文化创意产业与教育、旅游等行业的融合,实现文物保护与利用相统一,充分展现运河文化的内涵。

  通州区建制史长达2200多年,拥有许多珍贵文物古迹。据统计,通州拥有不可移动文物236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地下文物埋藏区7处。其中,大运河与通州近代教育建筑群2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卓吾墓、通州清真寺、通州兵营、燃灯佛舍利塔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至今,针对现存古建文物状况,通州已经对全区需修缮、抢险的古建文物进行了现场测量,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保护方案,建立历史文化遗产信息库,按照轻重缓急进行保护性修缮。五年间,通州区已累计对20处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抢险、修缮,总投资超过1.6亿元,修缮数量和资金量上,都超过了历史总和。(朱松梅 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