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本院新闻»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27讲: 心向家园的独旅者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27讲: 心向家园的独旅者

发表时间:2015-06-28     作者: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     访问量:

  6月27日上午,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27讲在东城区国子监中学开讲。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刘小龙副教授作主题为“心向家园的独旅者–作曲家江文也其人其乐”的专题讲座。

  

  刘小龙首先回顾了江文也传奇的生平及其创作生涯。接着他带领大家欣赏了江文也的代表性作品:《台湾舞曲》、《故都素描》、《孔庙大晟乐章》以及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以中文写歌词的《圣咏作曲集》,观赏了江文也拍摄的老北京的照片,并穿插诵读了江文也的诗集《北京铭》、专著《中国古代正乐考──孔子乐论》等著作,这些作品带给学员以极大的享受与震撼。 ? ? 刘小龙指出,江文也生逢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加之生平的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人成为了他终生的困扰,然而音乐是不会说谎的,江文也始终坚持独立的人格,抱持着对艺术理想的追求,以一位音乐家的才华和诗意谱写出对传统的尊重,对北京的挚爱。《故都素描》就是把结合富有故都气息的卖糖人等叫卖声为特色的钢琴断章小品发展成了交响组曲,《孔庙大晟乐章》是江文也在游览孔庙时有感所创作的,并专门撰写了《孔子的音乐论》探讨孔子的音乐思想,指出然而“‘乐’永恒的与国家并存”,不管何时何地,音乐永远是一国之歌,永远是人民之声。江文也在著作中还提到:我知道中国音乐有不少缺点,同时也是为了这些缺点,使我更爱惜中国音乐;我宁可否定我过去半生所追究底那精密的西欧音乐理论,来保持这宝贵的缺点,来再创造这宝贵的缺点……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江文也先生已经有民族的音乐就是世界的音乐这样的见识,是令人敬佩的。 ? ? 讲座结束后,部分学员和刘小龙就如何欣赏中国近代音乐经典作品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 ?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下一次讲座将于7月11日开讲,具体讲座信息请登录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网站http://www.bjdi.org和东城区社区教育网http://www.110101.cn查询。 【背景资料】 ? ? 江文也(1910年6月11日-1983年10月24日),原名江文彬,客家人,祖籍福建省永定县,出生于台湾淡水郡(今台北),台湾作曲家。 ? ? 1914年迁居厦门,1922年转往日本就学。1929年至1932年入读武藏野高工业学校电机科,课余进修音乐。毕业后当排版学徒,工余拜山田耕笮为师,学习声乐及作曲。之后数年,他在日本内的比赛屡屡获奖。1938年到北京教授音乐,同时研究中国民俗音乐。由于曾居于日本,跟许多日本组织都有交往,他多次受到逼害,1945年入狱,文革时被指是右派。1983年10月24日逝世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