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本院新闻»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262讲:用科技拂去历史的迷沙——现代科技与考古学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262讲:用科技拂去历史的迷沙——现代科技与考古学

发表时间:2025-10-28     作者:字凯琪     访问量:

10月24日上午,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主办的“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262讲在北京市东城区职工大学(东城社区学院)美术馆校区成功举办。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建立作题为“用科技拂去历史的迷沙——现代科技与考古学”的专题讲座。

科技考古是运用自然科学手段解决考古学问题的交叉学科。中国在这一领域渊源深厚,早在20世纪初便有学者运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古代金属成分。如今,科技已深度融合于考古工作全过程,成为推动学科发展的关键力量。陈建立从社会背景与学术发展的双重视角出发,梳理了科技与考古从早期结合到当代多学科协作的演进历程,指出现代考古已进入“有组织科研”的黄金时代。

随后,陈建立通过二里头遗址与冶金考古两大典型案例展开,生动展示了科技在考古中的实际作用。在二里头遗址中,碳十四测年、环境复原、人骨同位素分析等技术,为判断遗址年代、复原都城布局、揭示居民饮食结构提供了依据。在冶金考古方面,成分分析与铅同位素溯源等手段追溯青铜器的原料来源,解密古代采矿、冶炼与铸造工艺,揭示出早期国家层面的资源管控体系。

展望未来,科技考古不仅将更清晰地揭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演进轨迹,更能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为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强大支撑。同时,陈建立提到,多学科联合攻关是新时代考古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需继续推动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

讲座结束后,陈建立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本期大讲堂展现了科技考古的前沿成果,为公众理解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提供了专业而深刻的视角。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263讲将于2025年11月21日举行,具体讲座信息请关注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微信公众号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