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本院新闻» 北京市政务和数据局研究室到北大首发院调研

北京市政务和数据局研究室到北大首发院调研

发表时间:2025-07-14     作者:     访问量:

7月7日下午,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研究室(政策法规处)主任(处长)付相波一行到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大首发院)调研,围绕深化接诉即办学理化研究和国际化宣介在北大科技大厦举行座谈会。会议由北大首发院副院长、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主持。

北大首发院院长李国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研究院作为北京市和北京大学共建的研究平台,自1999年成立以来,始终深耕首都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研究院于2017年入选北京市首批高端智库试点单位,进一步整合北大多学科优势,充分发挥智库功能,围绕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首都发展需求开展前瞻性研究,为中央和北京市的科学决策提供专业、客观、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他指出,本次座谈会旨在搭建政学研沟通平台,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在政务服务、接诉即办中的转化应用,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研究室(政策法规处)主任(处长)付相波详细介绍了部门“四项改革”“四个服务”重点改革任务。他强调,新近印发的《进一步深化接诉即办改革意见》明确了未来接诉即办改革的发展路径,具体体现为"六个化":学理化研究、规范化水平、数智化发展、民主化协商、精细化治理以及国际化宣介。其中,学理化研究需要深化理论构建与国际比较,国际化宣介计划在前三届论坛基础上,通过2026年举办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向世界讲述数智时代城市治理的“中国故事”。

在研讨环节,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成员王磊,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孙铁山、长聘副教授刘伦,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张志原,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黄钰婷等与会专家,与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相关处室以及西城、朝阳、海淀相关单位实践工作者就接诉即办改革的深化路径展开热烈讨论。
专家们指出,接诉即办改革是一个全面的升级和迭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生动诠释了“两个答案”,可以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进行研究,拓宽群众有序参与诉求办理的渠道,探索接诉即办和基层韧性治理的关系,12345热线与其他市民诉求表达渠道之间的关系,以及跨国政务热线的比较研究;针对政务服务的标准化,需要对基础性的工作进行深度挖掘,包括事项拆分,条件拆分、字段标准化等,探索接诉即办、政务服务网和政府门户网站机器人的体系融合,完善数据交易中心的体制机制;数智化方面,可借鉴“海淀大脑”模式,融合多源数据,在深度挖掘、预测、识别的基础上,形成符合治理需求的智能化场景,真正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此外,接诉即办还需夯实工作背后的法律依据和政府机制。同时,在国际化推广方面,对发达国家可通过学术交流和期刊发表进行理论输出,对全球南方国家则可侧重实践经验的可复制性,将中国治理经验转化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会议最后,沈体雁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座谈会为深化接诉即办改革提供了宝贵思路,未来要建立常态化的政学研合作机制,构建完整的技术体系和工作流程。他强调,要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推动城市治理的价值共创和信任共建,充分发挥数智化技术在超大城市治理中的赋能作用。

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智力支持,也为全国城市治理创新贡献了有益经验。与会各方表示,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