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本院新闻»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238讲 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238讲 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

发表时间:2023-12-29     作者:     访问量:

12月22日上午,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238讲在北京市东城社区学院开讲。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帆作题为“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的专题讲座。

张帆从“皇帝的名与实”和“皇权的行使”两个角度入手对中国古代皇帝制度进行介绍,指出“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是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宏大命题,此次讲座旨在对学员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帮助学员进一步了解这一制度。

张帆向学员介绍了皇帝名号的创立、皇帝的相关称谓、皇帝的“包装”,以及不同皇帝含金量的差别。他指出,皇帝名号的创立代表着专制统治的建立;皇帝的称谓分为谥号、庙号、年号、尊号和陵名;礼仪、舆服、避讳、特定用词、文书格式是皇帝自我“包装”的五个方面,突出皇帝的规矩和讲究;根据对国家的统一程度和对实权的掌握情况,可以将皇帝分为“毫无争议的”、“成色不足的”和“有名无实的”三种类型。

张帆提出,并非所有皇帝都能实现专制,中国的皇帝制度就像一辆车,性能很好,但是不同人开车效果不一样,有人强硬,也有人软弱;有人沉迷权力,也有人看淡权力。他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并非权力的加强,而是专制统治稳定性的加强,通过调节、兼容、让步等技巧的运用使专制水平提高,而非单方面的权力扩张。

张帆指出,中国古代受宗法制影响,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的皇位传承制度,嫡庶、长幼代表着不同的尊卑秩序。但是皇位继承也并非持续稳定,少数民族王朝被汉化之前皇位继承比较混乱;隋唐两朝也曾出现废长立幼等皇位斗争;清朝出现了秘密立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择贤而立和减少斗争,但也有其弊端。

最后,张帆对古代皇帝的日常工作和历代皇室宗亲的封王情况进行了介绍。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239讲讲座将于2024年1月5日举行,具体讲座信息请关注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微信公众号或登录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