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本院新闻»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233讲 川陕交通与军事地理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233讲 川陕交通与军事地理

发表时间:2023-10-16     作者:     访问量:

2023年10月13日上午,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233讲在北京市东城社区学院开讲。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韩茂莉教授作了主题为“川陕交通与军事地理”的专题讲座。


  韩茂莉首先简要介绍了川陕地形特征。川陕之间的山脉有秦岭和大巴山。秦岭介于关中平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东西绵延400—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大巴山系是指在甘肃省、陕西省、四川省、重庆市和湖北省边境山地的总称,由于挤压作用形成了褶皱山系,大巴山南面就是著名的四川盆地。关中地区的地形具有典型的形胜之区、四塞之国,依凭这样的地理形势不但营造了历朝都城之地,且成为秦统一的基础。
  接着韩茂莉介绍了陕西关中进入四川的主要交通要塞和交通要道。陕西关中进入四川的主要交通要塞有函谷关、潼关、蒲津关、武关、嶢关、萧关、散关;主要交通要道为蜀道,是关中与四川盆地之间道路的总称。关中与四川盆地相隔着秦岭、汉中盆地、大巴山,蜀道也因此分为两段:关中——秦岭——汉中,汉中——大巴山——四川盆地。穿越秦岭的部分主要有四条道路,自西向东分别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穿越巴山的部分又分为四条,自西向东分别是:阴平道,金牛道,米仓道,洋巴道。它们的排列组合,构成了古代穿越川陕的主要通道。
  蜀道韩茂莉向学员展示了关中地理与军事的图示,结合李白《蜀道难》,解读川陕交通的走向与道路特征,从历史地理角度认识蜀道难,并讲述了道路沿途发生的历史故事。
  最后,韩茂莉指出川陕交通作为中国古代交通史的一部分,对中国古代的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军事冲突等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234讲讲座将于2023年10月27日举行,具体讲座信息请关注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微信公众号或登录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