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本院新闻»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0)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论坛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0)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论坛

发表时间:2020-01-08     作者:     访问量:

“京津冀协同发展”分论坛 2020年1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0)“京津冀协同发展”分论坛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集贤厅举行。分论坛分为专题主旨报告、参会论文交流两个环节,主旨报告环节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沈体雁教授主持,五位发言者就高质量发展治理机制、京津冀产业链布局、雄安新区创新发展、京津冀都市圈空间识别、京冀产业扶贫等主题进行主旨演讲,滨海新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良文对此环节进行了点评;参会论文交流环节由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未来实验室负责人张波副教授主持,三位发言者就城市网络与科技创新关系、京津冀绿色发展、京津冀城市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规划系系主任刘霄泉副教授对此环节进行了点评。

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武义青教授以《建立以创新绿色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机制——以河北规上工业为例》为题进行主旨发言。他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相比传统TFP而言,绿色TFP的测算加入了资源要素和能源要素的约束,使得发展绩效评价更为全面。武义青以河北省11个设区市规模以上工业为例,测算并比较不同城市不同行业的绿色TFP。以此为基础,他建议构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绿色TFP为抓手的地区/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治理机制。

武义青发表主旨演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教授作了《推进京津冀全产业链布局研究》的主旨演讲。他认为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链分工格局尚未形成,产业集群发展不足。他进一步指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不足,制约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政策体系不完善不衔接,影响产业链的跨地区布局。为此,叶堂林认为应当制定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专项规划,完善政府间产业协作联动机制,鼓励重点产业链与主要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优质要素和优势政策在区域内集聚,改善全产业链区域布局的基础环境及服务配套。

叶堂林发表主旨演讲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贵教授以《区域创新生态: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思考》为题进行主旨发言。他首先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要求,而创新驱动是雄安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他认为复杂系统理论、创新地理学理论、生态学理论是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创新主体、知识能量交换、多维融合开放系统是形成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条件。最后,张贵从区域政策、资金支持、政策保障、市场主导等方面提出加快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对策建议。

张贵发表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城乡规划与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赵鹏军研究员作了《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范围识别》的主题发言。他指出在不同规划及学术研究成果中应用“都市圈”一词时所指内涵往往存在差别,在空间尺度上也相距甚远。为此,基于手机信令数据,他识别出京津冀地区各都市圈的影响圈、通勤圈、生活圈的空间范围,呈现出都市影响圈>生活圈>通勤圈的一般性规律。最后,赵鹏军指出人们能接受的通勤距离和时长是有限的,故而应当避免夸大“都市圈”范围及概念滥用。

赵鹏军发表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万鹏飞副教授以《京冀跨域治理视角下的产业扶贫研究》为题的主旨发言。他总结在北京对口支援河北产业扶贫过程中主要包括三种成功模式:一是共建产业园模式、二是山区林区经济模式、三是坝上草原经济模式;但也存在诸如资金审批过程长、协议多落地少、贫困民众素质低等问题,这是北京对口支援河北产业扶贫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万鹏飞发表主旨演讲

下半场参会论文交流环节首先由来自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李涛博士后汇报了《城市网络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他指出城市网络加速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创新网络形成,从而有助于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在依据175个城市间高铁流数据构建城市网络后,他发现城市网络对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中小城市受大城市虹吸效应明显。

来自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所的钮钦团队汇报的题目是《京津冀绿色发展中的地方政府注意力配置研究》。他们认为注意力配置体现出政府决策者对特定事物的关注和重视,而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注意力配置或变化的重要载体。基于京津冀三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和文本分析法,他们发现在不同阶段注意力强度从“京>津>冀”转向“冀>京>津”的格局,注意力指向上京津冀地方政府对绿色生产对注意力配置强度逐年降低、对绿色生态和制度建设的注意力配置逐年加强。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汇报了《基于企业网络特征的京津冀城市关系分析》。她指出城市空间组织体系向扁平化网络式结构转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有必要采用企业网络测度京津冀地区城市联系程度。为此,她进一步分析了京津冀上市公司总部和子公司的空间分布特征、企业网络特征和城市联系特征。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