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本院新闻»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94讲:从六艺到正史—《史记》、《汉书》的历程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94讲:从六艺到正史—《史记》、《汉书》的历程

发表时间:2019-05-30     作者:     访问量:

2019年5月24日,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举行的“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94讲在东城社区学院开讲。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教授陈侃理作了题为“从六艺到正史——《史记》、《汉书》的历程”的专题讲座。来自北京各地的老年学员和北京国际职业学校的师生共计150余人到现场聆听了讲座。

20190530155918755927608641.jpg

陈侃理从“什么是正史”讲起,沿着历史的脉络,带领学员们认识了国学典籍的四大部类“经史子集”,以《史记》和《汉书》为例详解了纪传体编史方法的由来和史料的来源。陈侃理还向学员们讲述了《史记》、《汉书》和“六艺”的关系。他指出,“六艺”为《史记》和《汉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并且在《史记》和《汉书》中也有“六艺”的影子。尽管如此,《史记》和《汉书》仍是中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古代历史写作的典范之作,后来被列为“正史”之首。

陈侃理重点讲述了《史记》的产生背景、资料来源、内容等。他讲到,从史学家的角度看,《史记》凝聚着司马谈和司马迁两代人的心血,司马迁一方面大量阅读“六艺”,另一方面广泛游历、考证,确保史实的准确性,当然,任何作品在写作过程中都会带有作者的主观倾向,《史记》也不例外,具有深厚的个人色彩。司马迁写作《史记》前后经历14年,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130篇,52万余字。

在讲述《汉书》这部著作中,陈侃理主要介绍了作者的写作初衷、思想倾向和《汉书》的风格特点。他谈到,《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共230年的史事。《汉书》的主要作者班固一心要为汉朝写史,故而以朝代为其著书命名。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所以与《史记》相比,《汉书》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更大。从写作风格上看,《汉书》文风简洁,叙事上一人一记,体例严谨。

讲座的结尾,陈侃理从思想倾向、语言风格、写作体例等方面对《史记》和《汉书》的异同作了简要归纳,他指出虽然上述内容两部史书各有异同,但两位作者的悲剧人生却惊人地相似。同时,陈侃理从古人读《史记》、《汉书》的方法勉励在场的中学生,希望他们能够从“文章义理”、“资政借鉴”等方面来读史明智。

第195期讲座将于2019年6月14日举行,具体讲座信息请关注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微信公众号或登录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网站www.bjdi.pku.edu.cn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