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本院新闻»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90讲:中国古代史书概要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90讲:中国古代史书概要

发表时间:2019-04-18     作者:     访问量:

2019322日,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举行的“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90讲在东城社区学院开讲。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张帆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古代史书概要”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是本年度“二十四史”系列讲座的首讲。

20190418155557292131000779.jpg

讲座开始现场

讲座伊始,张帆就开宗明义地介绍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史学传统。他讲到,在古代图书的四大类别经、史、子、集“四部”之中,史部位列第二,下面又细分十几个具体门类,相关的历史著作浩如烟海,难以计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张帆便向学员们娓娓道来中国古代图书分类中“史部”的形成过程,以及下面具体的分类情况和重要代表作。

20190418155557297116200433.jpg

学员认真听讲

张帆指出西周中期以前,为史学的萌芽时期。根据不同材料推断,西周后期开始出现被称为“春秋”的历史记录,王室和各诸侯国也逐渐设立后代意义上的史官;到了春秋时期,各国基本都设置了专职史官,进行编年体历史记载,而春秋这一时期也因相传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春秋》而得名;战国时期,魏国史官写成的编年著作《竹书纪年》以及补充阐释《春秋》内容的《左传》使得史学继续发展;此后到了两汉时期,更是出现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史记》和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巨著《汉书》;但即便出现史学价值如此之高的著作,史书仍无独立地位,仅附于西汉后期刘歆整理的“六艺略”中的“《春秋》家”之下;一直到了西晋荀勖作《中经新簿》,首创书籍四部分类法,史书才在丙部当中独占一席之地。唐朝初年修订的《隋书》又正式将四部定名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直至清朝不变。

随后,张帆重点介绍了清朝修订的《四库全书》中史部15个类别中的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和政书类。其中正史类的核心为清朝钦定的“二十四史”,加上民国初年成书的《新元史》或《清史稿》,合称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而正史中评价最高的则为《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

《春秋》作为编年类的标志性著作,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六年共240多年的历史,兼记各国,堪称“世界史”。全书约16500字,平均每年不到70字,可谓是一部简明的大事记。所以后来又出现了起到补充解释作用的《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被称为《春秋》三传。而另一部编年体巨著则属《资治通鉴》,全书记载了战国至五代共1362年史事,与后代众多续作形成了“通鉴”系列。纪事本末类为南宋袁枢首创,其改编自《通鉴》的《通鉴纪事本末》将前者所载史实归纳为239件历史事件,重点突出。政书类,又名“典制体”,是以制度为主的专题史,其代表作为唐宋时期的“三通”,至清代增补为“十通”。

讲座最后,张帆补充介绍了史部中的其他类别,如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等等。他总结到,中国古人对史学高度重视,史学成就非凡,今人对于史料研究应不限于史部之书。本次讲座使得学员们充分了解到中国古代史书概况,讲座一结束报告厅里便掌声雷动,不少学员更是积极主动地跟张帆进行面对面沟通与交流。

 

191期讲座将于2019412日举行,具体讲座信息请关注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微信公众号或登录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网站http://www.bjdi.pku.edu.cn和东城社区教育网http://www.110101.cn查询。

 

(校报记者 刘秋怡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