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本院新闻»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87讲:水与北京城的历史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87讲:水与北京城的历史

发表时间:2018-12-26     作者:     访问量:

2018年12月22日,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87讲讲座在东城社区学院开讲。北京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吴文涛作题为“水与北京城的历史”专题讲座。

20190314155253483171300017.jpg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是——“水和北京”,此次讲座的学者是来自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的吴文涛副研究员,她同时还兼任北京古都学会的副会长、北京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北京历史地理研究,重点关注北京城市环境变迁及城市发展问题。

吴文涛从当今北京水系图开篇,概述从东往西五大水系,并对比古代两汉时期为代表的北京地区主要河道,重点介绍了北魏时期北京地区的水系奠定当今京城水系的基础。并提到,北京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并非历史一直存在,甚至有学认为北京曾是经历史上的水乡——水清木华育京城。例如,乾隆时期的万泉河是孕育了北京“清华园”等三山五园的水源。历史上的北京地区具有水量丰沛、水清木华的自然风貌,为早期北京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基础和环境条件。

她重点提到了北京的永定河,从蓟城一直到金朝之前,水利工程仅限于一般的引水灌溉和沟通水系。金朝以前碧波荡漾的永定河造就了北京水环境的基础。地质时期永定河古道分布——穿越地理上的三级阶梯,沟通了北方少数游牧民族和农牧文明的文脉,初步构建了北京城包容融合的文化风貌。

从永定河的河性变迁远去与大运河的兴衰,讲述漕运的压力和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对于北京城血脉变迁的影响。从明代通惠河图讲述,大运河架起了江南到京都的交流融汇,使得兼容并蓄增强北京地域文化色彩,加强国家政治统一。城市中心布局围绕水系拓展和延伸,水脉即文脉,水脉和文脉相辅相成。

从明清以来愈演愈烈的水灾和积重难返的水荒探讨水与城市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北京城市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不断开发水利以满足其不断扩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历代持续不断的水利开发和城市建设,又不断改变着城市水源状况和原本自然的水环境。北京城市水环境变迁问题其实早已脱离了自然界沧海桑田的一般规律,它对于北京城的进程更具有文化上的意义。

吴文涛指出,北京城的水,贯穿始终围绕都城布局和首都功能的指导思想,其中一些重大水利工程对北京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造就了古都北京独有的空间格局,还与古都文脉的延伸密切关联,也有的为当今水资源的困境埋下了负面因素。在特定的改造中,北京城市水系的构架不再是单纯的环境基础,而成为符合其城市性质和功能的文化构架,更多地体现了城市发展的结果。

下次讲座将于2019年1月5日举办,具体讲座信息请关注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微信公众号或登录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网站http://www.bjdi.pku.edu.cn和东城社区教育网http://www.110101.cn查询。

(北京大学新闻网学生记者 文/图 支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