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大讲堂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国子监大讲堂» 国子监大讲堂动态»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64讲: 中华文明的曙光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64讲: 中华文明的曙光

发表时间:2017-10-14     作者: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     访问量:

  9月23日,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64讲在东城社区学院4楼报告厅开讲。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韩巍作题为“中华文明的曙光”专题讲座。

  20170923_094855

  韩巍从史前考古的三大课题“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讲起,向学员们了介绍中华文明孕育和诞生的过程,即从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并介绍了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的划分和早期农业的特征。接着,他结合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的“区系类型”理论,讲授了史前文化的六大区系,即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以晋陕豫三省接邻地区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洞庭湖及其邻境地区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以山东及其邻境为中心的黄河下游地区;以江浙(太湖流域)及其邻境地区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主轴的南方地区。以此确立了中国史前文化发展演进大致的时空框架。

  伴随着历史发展的脉络,韩巍运用大量的考古发现和出土文物图片,向学员们讲授了新石器时代“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他借用北大考古学者严文明教授史前文化具有“重瓣花朵”式的向心结构的观点,讲述了从公元前5000年起出现的各种文化类型,包括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燕辽地区的红山文化、环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和晋南地区的陶寺文化等。在上述讲授的基础上,韩巍总结到,尽管这些文化类型都存在着,但其都在短暂繁荣之后纷纷走向衰落,原本相对落后的中原地区反而异军突起。由中原龙山文化发展而来的二里头文化(河南洛阳地区)迈入到国家阶段,建立起中原第一王朝——夏,中国也从此进入了青铜时代。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韩巍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大量的考古发现、出土文物图片向学员们展示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现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员们纷纷表示讲座收获颇多,部分学员还在课后与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据悉,此次讲座是本学期开启的史学系列讲座的第一讲,在接下来的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大讲堂将邀请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教授们为国子监大讲堂的学员们系统讲授从史前一万年到近现代的中国历史。

  另悉,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65讲将于2017年10月14日在东城社区学院409报告厅举办。具体讲座信息请关注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微信公众号或登录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网站http://www.bjdi.pku.edu.cn和东城社区教育网http://www.110101.cn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