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大讲堂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国子监大讲堂» 国子监大讲堂动态»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63讲: 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先驱萧友梅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63讲: 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先驱萧友梅

发表时间:2017-07-06     作者: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     访问量:

  7月1日,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63讲在东城社区学院4楼报告厅开讲。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刘小龙作题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先驱萧友梅”专题讲座。

  20170701_111938

  刘小龙通过一组老照片让学员们认识了不同时期的萧友梅,接着他从教育经历、职业经历、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等四个方面剖析了萧友梅的一生。他讲到,萧友梅1889年出生于广东,自小在澳门接触西乐。1899年就读于广州时敏学堂。1901年留学日本,攻读教育学、钢琴及声乐。1906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回国后响应清政府留学毕业会考,获得文科举人。不久,又留学德国,往莱比锡大学及莱比锡音乐学院攻读哲学博士学位。1916年10月进入柏林大学哲学系及斯特恩音乐学院继续研修,是中国第一位以外文取得博士者。

  关于萧友梅的职业经历和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刘小龙主要从萧友梅自1920年担任中华民国教育部编审员之后讲起。1921年萧友梅担任国立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导师。1922年,经萧友梅提议,“音乐研究会”正式改建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简称:北大传习所),萧友梅担任传习所的教务主任。1927年,萧友梅在时任教育总长蔡元培的支持下筹建中国第一所专业高等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乐院。1929年,他把音乐院改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49年改为“上海音乐院”),并担任校长,他亲自开设“旧乐研革”课程,并自行编写教材。此外,萧友梅还致力于编写音乐教材:《风琴教科书》、《钢琴教科书》《小提琴教科书》等。

  在音乐创作方面,刘小龙指出,萧友梅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上最早掌握本文作曲手法,并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100多首歌曲,代表作有《问》、《五四纪念爱国歌》、《新霓裳羽衣舞》等。萧友梅还创作了上海交通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湖南大学等大学的校歌。讲座过程中,刘小龙还播放了萧友梅创作的部分经典作品,并介绍了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本次讲座是2017年度国子监大讲堂上半年讲座内容的最后一讲,下半年课程主要围绕历史学方面知识展开。具体讲座信息请关注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微信公众号或登录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网站http://www.bjdi.pku.edu.cn和东城社区教育网http://www.110101.cn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