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本院新闻»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204讲:《廿二史札记》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204讲:《廿二史札记》

发表时间:2019-12-23     作者:     访问量:

12月20日,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204讲在东城社区学院开讲。由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叶炜作了题为《廿二史札记》的专题讲座。

20191223157708581957606226.jpg

叶炜首先介绍了清代乾嘉史学的代表作之一《廿二史札记》。《廿二史札记》,共三十六卷,是清代史学家赵翼的读史笔记。《廿二史札记》采用以史证史的方法,对历代正史(实涉及二十四部正史)作整体考察,对史著和历史现象、史实、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廿二史札记》注重经世致用,旨在探究“治乱兴衰”。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题目大多标新立异,有考有论,不是一般读书笔记所能比拟的,被认为是能触及“真正使近代史学家感兴趣的问题”,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史学研究影响深远。

接着,叶炜着重从赵翼的生平、治学出发,介绍《廿二史札记》的特点和学术价值。赵翼,生于1727年,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1761年进士,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生前以诗文名世,身后则以史学见称。赵翼考证的主要方法,如同他自己所说:“多就正史纪、传、表、志中参互勘校,其有抵牾处,自见辄摘出,以俟博雅君子订正焉”。在书中,赵翼分析了各朝正史编纂得失,评判诸史之优劣;考辨订正各史史实的谬误,阐明诸事之真相,反映了他的考史造诣。他考史的重点,不只停留在对史书文字的校订,更侧重于对史书内容异同和得失的考订。他考史的资料来源,大多为正史,兼或引证杂乘稗史,其考证方法多以正史证正史,兼用本证、互证及理证等方法。在考史的基础上注重议论,可以说是《廿二史札记》的又一个特点。《廿二史札记》含有大量特色鲜明的史学评论内容。知人论世的原则,经世致用的标准,比较方法的运用是其史学评论的主要特色。《廿二史札记》在史学评论上的成就弥补了考据方面的不足,奠定了赵翼在清代史学上的突出地位。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205期讲座将于2020年1月3日举行,具体讲座信息请关注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微信公众号或登录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网站www.bjdi.pku.edu.cn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