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本院新闻»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200讲:思想家眼中的历史:王夫之《读通鉴论》的价值和特点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200讲:思想家眼中的历史:王夫之《读通鉴论》的价值和特点

发表时间:2019-10-29     作者:     访问量:

10月25日,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200讲在东城社区学院开讲。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自2007年9月开讲,至今已经运行12年余,授课200讲。第200讲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张帆教授作了题为“思想家眼中的历史:王夫之《读通鉴论》的价值和特点”的专题讲座,200讲即是一个里程碑也将是一个新的起点。

20191029157233610253107018.jpg

张帆首先介绍了王夫之生平和著述。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称之为船山先生。

接着,张帆着重介绍了《读通鉴论》的价值和特点。王夫之撰写的《读通鉴论》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一部史论价值极高的著作,《读通鉴论》借引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史实系统地评论自秦至五代之间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分析历代成败兴亡,盛衰得失,臧否人物,总结经验引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进化规律,寻求中国复兴的大道。全书约60余万字,分为50卷,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之中以帝王之号为目,共30目;目下又分作一个个专题;另在卷末附有叙论四篇。该书文采飞扬,议论纵横,新见迭出,论点精到,堪称传统史论中最系统最精彩的杰作,同时也全面地反映王夫之进步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倾向。中国古代史学繁荣,但具有思想家地位的史书和史论作者极少(仅司马迁等个别人除外)。另一方面,以思想家著称者,又较少对历史进行系统、深入的论述。王夫之《读通鉴论》(及《宋论》)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憾。深厚的经学和子学功底、出众的思辨水平、坎坷的人生经历,都使得王夫之史论的深度明显超越古代其他类似著作。其价值尤其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宏观视野,二是问题意识,三是批判能力。而作为思想家的史论,也有三方面显著的问题,一是过度借题发挥,二是先入为主,三是持论过苛。总体而言,王夫之史论的价值,目前尚未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掘。

讲座最后,张帆介绍了怎样去读《读通鉴论》。《读通鉴论》有两种主要版本,即中华书局点校本和岳麓书社《船山全书》点校本,可以选择这两个版本阅读。阅读《读通鉴论》时,要与古代其他史论比较而读。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201期讲座将于2019年11月8日举行,具体讲座信息请关注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微信公众号或登录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网站www.bjdi.pku.edu.cn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