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本院新闻» “‘活态资源’——北京中轴线申遗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专题研讨会在北大首发院举办

“‘活态资源’——北京中轴线申遗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专题研讨会在北大首发院举办

发表时间:2019-03-12     作者:     访问量:

2018126日上午,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活态资源’——北京中轴线申遗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首发院召开。北京师范大学民俗研究专家刘铁梁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郭万超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肖怀德副研究员、北京建筑大学非遗研究院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所庞涛教授、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沈华菊副教授以及与会的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20190312155237928696603108.png

首发院副院长沈体雁教授介绍了与会专家,并简要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背景,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是他所承担并完成的2018年北京市重点调研课题《城市复兴视角下的街区更新理论实践研究》和专题五《街巷文化挖掘与保护——北京市街巷文化保护发展调研报告》工作的延续,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为北京中轴线申遗贡献智慧。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张迁发言,他介绍了北京市在非遗文化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希望专家们对非遗的保护和未来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政策建议。

沈体雁课题组主要成员李洪滨老师向专家们汇报了“非遗填报系统”的开发进展。中国城市治理创新联盟研究室白玉江研究员作“北京市中轴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型知识网络平台建设的报告。

在随后的“头脑风暴”环节,专家们围绕北京中轴线申遗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和保护等议题展开精彩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刘铁梁教授认为,保护非遗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保护其本身,通过非遗做有利于生活的事情。非遗是一个整体,不能用中轴线割裂开来。北京中轴是与城市想象、空间想象有关,城市文化赋予的对城市意义的理解,建城时强调对称的关系、是帝王统治“居中、君临天下”的象征,中轴线最重要的是城市想象——城市建城传说。凡是和北京城有关的民俗文化应该都纳入非遗的范畴,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借助非遗理解老百姓的民俗文化。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郭万超研究员谈到,中轴线申遗和非遗保护,应该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要理解非遗保护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对非遗资源进行活化,包括传承、发扬、发展、人性化,与现代生活结合。

中国艺术研究院肖怀德副研究员提出了自己对中轴线非遗资源保护的几点建议:一是对中轴线非遗资源进行梳理和整体构建。二是搭建中轴线非遗资源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构建。三是用中轴线申遗的契机回溯、连接、想象、构建北京城和北京人丰富的文化生活。

北京建筑大学庞涛教授建议,非遗项目要通过虚拟空间加上实景空间进行推广,让大家可以接触到。同时注重非遗的创造者并基于传统工艺和传统非遗,关注节气、节日等,把非遗打造成可欣赏、购买的对象。非遗项目需要与市场、产业联合嫁接。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传统织绣染研究所所长沈华菊建议,要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包括中轴线上隐藏的大IP、自带流量的机构(如故宫、恭王府等),纳入整个研究体系中来,以项目为起点,带入高度的文化认同感。

与会的几家文化企业代表也先后作了发言。沈体雁在总结中指出,与会专家的讨论是卓有成效的,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一是城市记忆和城市想象。二是承载城市想象、文化敬畏、包容天下的中轴线。三是通过非遗更好地解读中轴线。四是非遗是指向广大市民生活文化创造的非遗,使其活化在市民生活之中。

(撰稿:李洪滨、姚心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