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本院新闻» 国子监大讲堂第188讲:清代康乾年间永定河治理活动及影响

国子监大讲堂第188讲:清代康乾年间永定河治理活动及影响

发表时间:2019-01-10     作者:     访问量:

201915日,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举行的“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88讲在东城社区学院开讲。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王洪波作了题为“清代康乾年间永定河治理活动及影响”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也是国子监大讲堂本学期的最后一次讲座。

 20190110154710703343808309.jpg

讲座开始,王洪波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永定河的概况。永定河为海河水系北支,属于典型的北方地区多沙河流,具有暴涨暴消,易淤易徙的特点,是清代京畿河道治理的重点。接着为了阐述研究永定河的原由,王洪波向学员们娓娓道来永定河与北京城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论是土质肥沃的堆积平原为北京城原始聚落的形成创造了优越的地域空间,还是永定河作为交通枢纽为北京城的物资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都显示了“城依水存,水随城在”的深刻历史地理关联。

 

为根治永定河水患,有清一代进行了诸多探索,在各个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理念。接下来王洪波从“清代以前永定河治理”、“康熙年间的永定河治理”、“雍正乾隆永定河治理”以及“康乾治河的环境影响”这四个方面讲解了永定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治理实施及其影响。

 

王洪波指出,康熙年间永定河治理一定程度上复制了黄河治理经验,讲求“筑堤束水,蓄清刷浑”。由于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乾隆初年出现了“不事堤防”的理念,并在金门闸附近开河放永定河入南下故道,造成了严重水灾。此后对“不事堤防”的理念进行了调整,建立了永定河下游闸坝、减河系统,既发挥了永定河堤防的作用,又充分利用了历史时期永定河故道,成为永定河治理中较为成熟的模式。治理理念不仅直接指导了河道治理具体实施,同时对下游地理环境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康乾年间永定河治理是永定河文化带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不同时期治河理念的挖掘,是理解永定河文化带现存水利文化遗存的基础,对于当代的治水实践与水环境规划,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王洪波向学员们展示了有关清代康乾年间永定河治理的大量珍贵历史文献资料,图文并茂地回顾了不同时期下永定河治理的具体情况,虽然充满了学术的严谨性,但不少年事已高的学员们仍然听得十分认真。

 

下学期的第一次讲座将于201938日举行,具体讲座信息请关注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微信公众号或登录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网站http://www.bjdi.pku.edu.cn和东城社区教育网http://www.110101.cn查询。(图/ 校报记者刘秋怡)